close
「沒房怎參加同學會」? 人生勝利組壓力破表...
相關關鍵字
好房網News記者賈蓉/整理報導
台灣面臨高房價、低薪資的困境已久,但「成家立業」的需求,仍然讓不少民眾寧冒財務槓桿過大的風險,進場購屋。專家透露,「沒買房怎麼參加同學會」是台灣社會長存的壓力,但仍能透過財務規劃降低支出壓力,稍微改善生活品質。
房子、車子、孩子,台灣人成家立業壓力極大。(好房網資料中心)

台灣人愛買房,理由千百種。財經專家盧燕俐在東森財經台《57新聞王》中分享,一名L姓民眾在新北市永和區購入價值1250萬的中古公寓,雖然雙薪收入可達8萬元,但房貸就須繳交5萬元,再加上小孩每月1.5萬元的保母費用,讓小夫妻大感吃不消,L姓先生甚至在同學會中突然爆哭,「五子登科」的「人生勝利組」壓力值破表。
對此,房屋專家SWAY在《57新聞王》中表示,雖然沒有人規定「要買房」,但參加同學會時,彼此聊天一定會談到「現在住哪裡?」,這樣的習慣讓「沒買房的人,根本不敢參加同學會」,其中又以台北人更為明顯,房貸占月收入6成幾乎成為常態。
SWAY認為,民眾想買房情有可原,但可以透過「延長貸款期限」的方式,降低每月還款壓力,讓生活不至於窒息,仍有些閒錢能從事休閒活動。此外,倘若女性的收入只有2萬元,倒不如「考張保母執照」,除了在家帶小孩外,還可再收一個小孩,以保母費每月1.5萬元粗估,就有3萬元收入,已超過原本收入2萬元價值。
盧燕俐補充,其實房貸不宜佔據月收過高比例,民眾若過著沒有第四台、沒有網路、不能出門踏青的生活,根本沒有生活品質可言,甚至「連生病的權利都沒有」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